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思政部
 本站首页  部门概况  工作动态  教学科研  党建工作  学术交流  思政前沿 
通知公告 更多>>
关于近期成立相关工作... 04-28
关于举办首届全校大学... 06-28
思政部关于做好2023年... 01-10
关于做好开学初相关工... 09-06
思政部开学注意事项及安排 08-23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部门新闻>>正文
第二期“杏林红”种子班开展红色主题观影活动
2025-10-13 16:52 宿洁 

观看革命电影,传承红色精神。10月10日晚,第二期“杏林红”种子班在仁和楼学术报告厅组织观看红色主题电影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。

电影取材于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,通过观看影片,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、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。

观影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先辈们的流血牺牲,传承好红色基因,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,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附部分学员观后感如下:

中药系24级中药2班麦迪娜:电影《高山下的花环》没有刻意渲染英雄的神性,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有血有肉、有笑有泪的普通人,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民族脊梁最真实的模样。

梁三喜连长那张染血的欠条,是压在我心头最沉重的石头。它无声地诉说着英雄背后的生活重负与诚信担当,让“英雄”二字从云端落回大地,充满了人间的烟火与辛酸。靳开来耿直却因砍甘蔗牺牲而险些不被授功的遭遇,更揭示了牺牲背后的无奈与历史局限。这种带着缺憾的真实,远比完美的传奇更能触及灵魂。

同时,影片通过赵蒙生从“逃兵”到英雄的蜕变,完成了对灵魂的深刻拷问与重塑。在战火的洗礼与战友鲜血的震撼下,他褪去了特权的外衣,实现了精神的涅槃。这个过程告诉我们,英雄并非天生,而是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与担当。

高山之下,花环无声。这部影片不仅是对逝去英灵的祭奠,更是对生者良知的唤醒。它让我们铭记,今天的岁月静好,正是由无数这样的平凡之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。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,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,这种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。

中医系24级中医6班薛发如:一部画质模糊的老电影,却看得人眼眶发红。剧中以赵蒙生同志的心理变化为线索,展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悲壮的人物故事。梁三喜牺牲后,他家人的那句,“人死,账要还”,是那么让人感动。还有靳开来,明知砍甘蔗可能挨处分,还是为渴得冒火的兄弟豁出去,哪有什么“完美英雄”,不过是普通人硬扛着责任。

战争不是遥远的背景板,是战士们没寄出去的家书,是父母盼不回儿子,妻子盼不回丈夫。看完才懂,所谓“家国”,从来都是有人用血肉把“家”护在身后,这种沉重的真实,比任何刻意的感动都更有力量。

护理系24级助产班于佳仪: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英雄的光环,却让每个战士都像身边鲜活的人——赵蒙生从“镀金”到觉醒,梁三喜牺牲前还惦记着欠乡亲的账,靳开来为战友找水源砍甘蔗,最终踩了地雷不幸牺牲却没“评上”烈士。

这些细节戳中人心,让我懂得英雄不是天生的符号,而是在战火里选择坚守、在生死间选择奉献的普通人。他们的鲜血换来了如今的安稳,我们不该忘记,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曾替我们负重前行。这份家国情怀,永远值得敬畏与铭记。

医学系24级口腔2班陈晓沐:钢枪映雪,花环凝血,这部电影让英雄不再是课本里的符号。梁三喜的欠账单、靳开来的“犯禁”冲锋,没有华丽特效,却用最朴素的家国大义撞碎心防。当“谁都有爹有娘”嘶吼响起,才懂岁月静好的背后,是有人把生命嵌进了祖国的山河。那朵花环,串起的是士兵与人民的生死羁绊——英雄来自人民,为人民而战;人民记挂英雄,让忠魂不朽。这双向的奔赴,才是家国最坚实的根基。

针康系24级美容班王可馨:屏幕暗下时,眼眶仍热着。雷军长那句“我雷某的孩子能上前线,你们就不能?”像重锤砸心,没有华丽布景,只有战士们磨破的胶鞋、家书里的牵挂,和冲锋时的无畏。

他们是儿子、丈夫,更是保家卫国的脊梁。当“为了祖国”不再是口号,而是年轻生命最后的嘶吼,才懂今日安稳多沉重。这部片从不用刻意煽情,却让每颗心都记住:哪有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曾用血肉筑起高墙。

关闭窗口
管员园地 | 分管

      版权所有:思政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