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思政部
 本站首页  部门概况  工作动态  教学科研  党建工作  学术交流  思政前沿 
通知公告 更多>>
关于近期成立相关工作... 04-28
关于举办首届全校大学... 06-28
思政部关于做好2023年... 01-10
关于做好开学初相关工... 09-06
思政部开学注意事项及安排 08-23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部门新闻>>正文
第二期“杏林红”种子班赴烟台山与东炮台开展实践研学
2025-10-28 17:37 岳媛 

为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地,引导医学生在历史浸润中厚植爱国情怀、明晰使命担当,2025年10月25日,我校“杏林红”种子班学员前往烟台山与东炮台开展实践研学,让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成为涵养青年学子家国情怀的生动载体。

作为烟台的城市象征,烟台山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。学员们沿历史步道前行,穿行于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群中,聆听讲解员讲述烟台开埠以来的历史变迁。通过一栋栋保存完好的外国领事馆、洋行等历史建筑,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那段主权受侵、列强环伺的岁月,对民族命运与时代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。

在东炮台景区,晚清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保存完好,斑驳的炮身与沉寂的炮位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沉重。通过现场讲解,学员们了解到这座曾被誉为“雄风海上来”的炮台,却在列强侵逼中未及发挥御敌作用,其存在本身成为民族屈辱与海防教训的深刻印记。同学们在静默观摩中体悟到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历史警示,更坚定了强我中华、卫我山河的理想信念。

本次实践研学是“杏林红”种子班推进“思政+专业”融合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。与课堂教学相比,实地探访让历史更加鲜活、精神更可触摸,不仅深化了学员对家国情怀的理解,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。活动结束后,种子班还将通过撰写研学报告、分享思想感悟等方式,持续巩固教育成效,激励更多医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健康卫士,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青春力量。

附:践学感悟

24级医学口腔2班泮晓雪:漫步烟台山,红瓦绿树映着碧海蓝天,百年领事馆旧址沉淀着城市的开放记忆;登临东炮台,古炮雄峙海岸,斑驳炮身镌刻着海防的沧桑岁月。两处遗址相连,一边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记,一边是抵御外侮的抗争见证。

站在炮台制高点,远眺黄海浩渺,眼前浮现出先辈们严阵以待的身影。如今的和平盛景,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换来的。此次之行,不仅领略了烟台的山海风光,更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。铭记历史、珍视和平,将先辈的担当精神融入日常,便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。

24级针灸推拿2班高安琪:烟台山的老建筑中西合璧,青瓦红墙在绿树掩映下静静矗立,每一块砖都仿佛在诉说开埠以来的岁月变迁,让我真切感受到烟台作为港口城市的独特底蕴;东炮台的古炮群尤为震撼,锈迹斑斑的炮身依旧透着威严,遥想当年将士们在此戍边御敌的场景,心中满是崇敬。站在炮台远眺黄海,碧波万顷与城市轮廓相映成趣,既体会到山河之美,更明白今日安宁的来之不易。

这次参观让课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我们既要铭记先辈的坚守,也要珍惜当下的时光,用知识武装自己,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。历史与现实的交织,让这次出行不仅是一次烟台观光,更是一堂深刻的成长课。

24级针灸推拿3班张子涵:登上东炮台,抚过锈迹斑斑的古炮,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回响扑面而来。这座沉默的海防要塞,曾是民族尊严的屏障,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不屈与抗争。它不仅是百年前抵御外侮的钢铁见证,更是一本无声的史书,提醒我们居安思危,铭记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深刻教训。

站在新时代的海岸线上回望,我深感今天的和平繁荣来之不易。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,我们当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,将忧患意识化为奋进动力,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,让历史的警钟长鸣于心。

24级药品经营与管理班赵梓涵:东炮台的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沉重的往事。1891年,李鸿章力主斥资百万两白银,聘德国设计师筑台、购西洋巨炮,将其视作“渤海锁钥”的核心一环。1894年他巡视此地时,曾为“纯仿西式,曲折通灵”的工事捋须颔首,以为这坚船利炮能护京师安宁、圆华夏海疆梦。然而短短数月后,甲午海战惨败,北洋舰队覆灭,这座寄托着洋务派自强希望的炮台终未发一炮——当辽东、山东半岛相继沦陷,李鸿章耗尽心血的海防蓝图终究碎于惊涛骇浪。那沉默的炮口,是旧中国“有海无防”的屈辱注脚,也是一个民族在“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中挣扎的缩影。

转身回望烟台山,明代的狼烟台早已无狼烟,清末的西洋领馆旁,新的航标塔正为往来巨轮指引方向。山下的烟台港灯火璀璨,624米长的栈桥延伸向深海,万吨巨轮进出有序,这繁忙景象与百年前炮台的死寂形成刺目的对照。当年李鸿章“布势之远”的海上威慑构想,在今日中国航母编队的远洋航迹中终成现实;昔日需仰人鼻息购置的舰船火炮,已化作自主研发的深蓝卫士。

东炮台的炮管依旧指向大海,却不再承受恐惧与无奈。那些锈蚀的痕迹,成了丈量民族复兴的标尺——从“一炮未发”的屈辱到“御敌于远海”的底气,从李鸿章孤掌难鸣的海防梦到新时代众志成城的强国梦,这片海域见证的不仅是时光流转,更是一个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的蜕变。

24级生物制药班许梦阳:怀着对历史的敬畏,我们踏上烟台山与东炮台的研学之路,一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岁月在眼前缓缓展开。

烟台山的领事馆旧址、近代建筑遗迹,无声诉说着清末民初列强瓜分中国的屈辱史。斑驳的墙壁上,仿佛刻满了山河破碎的阵痛,让我深刻体会到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沉重教训。东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依旧巍然矗立,它曾被视为保卫海疆的利器,却在建成后一炮未发。抚摸着炮身的纹路,耳边似有枪炮轰鸣,眼前浮现出军民同仇敌忾、浴血奋战的场景。这份不畏强敌、誓死卫国的精神,正是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。

此次研学让我明白,红色传承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铭记历史的责任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要以史为鉴,将“勿忘国耻”的警醒化作奋进力量,传承先辈的爱国情怀,用知识与担当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,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

关闭窗口
管员园地 | 分管

      版权所有:思政部